基于 CNW 黄曲霉毒素 B1 免疫亲和柱 SBEQ-CC15001 的食用油检测前处理应用方案
上海仪器网 / 2025-10-09
一、方案背景与设备优势
食用油(如花生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等)在生产、储存过程中易受黄曲霉污染,产生黄曲霉毒素 B1(AFB1)。AFB1 具有强毒性与致癌性,是食用油安全检测的关键指标(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GB 2716-2018 规定食用油中 AFB1 含量≤5.0μg/kg)。传统检测前处理方法(如液 - 液萃取、固相萃取)存在净化效率低、杂质残留多、操作复杂等问题,易干扰后续仪器检测(如 HPLC、LC-MS/MS)结果。
CNW SBEQ-CC15001 黄曲霉毒素 B1 免疫亲和柱凭借高特异性免疫吸附技术,可高效解决食用油前处理痛点,核心优势显著:其一,特异性强,柱内抗体仅与 AFB1 特异性结合,对食用油中的油脂、色素、脂肪酸等杂质无吸附,净化效果优异;其二,富集效率高,对 AFB1 的回收率稳定在 85%-110%,且检测限低至 0.1μg/kg,满足痕量检测需求;其三,操作便捷,无需复杂前处理设备,仅需简单离心、过柱步骤即可完成净化,单个样本前处理时间缩短至 30 分钟以内;其四,兼容性广,适配多种食用油基质(包括压榨油、浸出油、调和油),且可与 HPLC、LC-MS/MS 等主流检测仪器无缝衔接。
二、适用范围与检测目标
本方案适用于花生油、玉米油、大豆油、葵花籽油、橄榄油等常见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检测前处理,尤其适用于油脂含量高、杂质复杂的压榨类食用油。检测目标为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,去除食用油中的油脂、色素、蛋白质等干扰杂质,富集 AFB1,得到纯净的待测液,为后续仪器检测提供高质量样本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(相对标准偏差 RSD≤5%)。
三、详细操作流程
(一)实验前准备
- 试剂与耗材准备:准备 CNW SBEQ-CC15001 免疫亲和柱(需在 2-8℃冷藏保存,使用前取出回温至室温)、正己烷(分析纯)、甲醇(色谱纯)、磷酸二氢钾(分析纯)、超纯水(电阻率≥18.2MΩ・cm)、0.22μm 有机相滤膜。配置磷酸盐缓冲液(PBS):称取 0.2g 磷酸二氢钾,加入 100mL 超纯水溶解,用磷酸调节 pH 至 7.0,摇匀后备用;配置甲醇 - 水洗脱液(80:20,v/v):量取 80mL 甲醇与 20mL 超纯水混合,摇匀后备用。
- 仪器与容器准备:准备离心机(转速≥5000r/min)、固相萃取装置(带负压调节功能)、10mL 移液管、50mL 离心管、10mL 收集管、玻璃漏斗。将离心管、收集管置于 121℃高压灭菌 20 分钟,冷却后备用;检查固相萃取装置密封性,确保无漏气,将免疫亲和柱固定在装置支架上,备用。
- 样本准备: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用油样本(如从不同批次、不同储存位置取样,混合均匀),量取 10mL 样本置于 50mL 离心管中,加入 20mL 正己烷,用移液管轻轻搅拌 1 分钟,使样本充分溶解,避免剧烈搅拌产生气泡。若样本中存在固体杂质(如压榨油中的残渣),需先通过玻璃漏斗过滤,去除杂质后再进行后续操作。
(二)前处理操作步骤
- 样本提取:向装有食用油 - 正己烷混合液的离心管中,加入 10mL PBS 缓冲液,盖紧管盖,颠倒离心管 10 次(每次颠倒后停留 2 秒),确保两相充分混合,然后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,设定转速 5000r/min,离心 10 分钟,使混合液分层(上层为正己烷 - 油相,下层为 PBS - 水相)。离心完成后,用移液管缓慢吸取下层水相(避免吸入上层油相),转移至另一干净的 50mL 离心管中,若水相浑浊,可再次离心 5 分钟,直至水相澄清。
- 免疫亲和柱净化:打开固相萃取装置负压开关,调节负压至 0.02-0.03MPa(确保液体流速稳定)。用 5mL 超纯水缓慢冲洗免疫亲和柱(流速 1-2 滴 / 秒),活化柱内抗体,待柱内液体流尽后,关闭负压。将提取后的水相样本缓慢注入免疫亲和柱(流速 1 滴 / 秒),使样本中的 AFB1 与柱内抗体充分结合,待样本全部流入柱内后,用 10mL 超纯水分两次冲洗柱子(每次 5mL,流速 2 滴 / 秒),去除柱内残留的杂质与油脂,冲洗完成后,保持负压状态 30 秒,排空柱内残留液体。
- 目标物洗脱:关闭固相萃取装置负压,将干净的 10mL 收集管置于免疫亲和柱下方,用 3mL 甲醇 - 水洗脱液缓慢注入柱子(流速 1 滴 / 秒),待洗脱液全部流入柱内后,停留 1 分钟,确保 AFB1 完全从抗体上解离,然后打开负压,调节负压至 0.01-0.02MPa,使洗脱液缓慢流入收集管。洗脱完成后,用 1mL 超纯水冲洗柱子,将冲洗液合并至收集管中,得到 AFB1 待测液。
- 待测液处理:将收集管中的待测液用 0.22μm 有机相滤膜过滤,去除微小杂质与颗粒,避免堵塞检测仪器色谱柱。过滤后的待测液转移至进样瓶中,标注样本编号、处理日期及操作人员,若不立即检测,需将待测液置于 2-8℃冷藏保存,保存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。
(三)操作后处理
- 耗材处理:使用过的免疫亲和柱、离心管、移液管等耗材,需放入专用医疗废物袋中,进行高温灭菌处理(121℃,30 分钟)后,再按有害废物规范处置,避免 AFB1 残留造成环境污染。
- 仪器清洁:用甲醇擦拭固相萃取装置支架与管路,去除残留的样本与试剂,然后用超纯水冲洗管路 3 次,晾干后备用;离心机转子用 75% 乙醇溶液消毒,避免交叉污染;移液管、收集管等玻璃器皿用铬酸洗液浸泡 2 小时,再用超纯水冲洗至中性,晾干后存放。
- 记录与追溯:在实验记录本中详细记录操作信息,包括样本名称、批次、处理体积、试剂用量、离心参数、洗脱体积、待测液保存条件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(如柱堵塞、洗脱液浑浊等),便于后续检测结果追溯与问题排查。
四、方案优势与注意事项
(一)方案优势
- 净化效果优异:免疫亲和柱特异性吸附 AFB1,可有效去除食用油中的油脂、色素等杂质,经净化后的待测液澄清透明,无杂质干扰,后续 HPLC 检测时基线平稳,峰形对称,检测结果准确性高。
- 操作高效便捷:相较于传统前处理方法,本方案步骤简化,单个样本处理时间仅需 30 分钟,且无需复杂仪器,普通实验室即可开展操作,大幅提升检测效率,适合批量样本处理(如每日处理 50-100 个样本)。
- 回收率稳定:AFB1 回收率稳定在 85%-110%,符合国家检测标准要求(GB/T 5009.22-2016),且重复性好(RSD≤5%),确保不同操作人员、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。
(二)注意事项
- 试剂与耗材规范使用:甲醇、正己烷等试剂需使用指定纯度级别,避免试剂杂质影响净化效果;免疫亲和柱需严格按照储存条件保存,过期或变质的柱子禁止使用;滤膜需选择有机相类型,避免使用水相滤膜导致待测液污染。
- 流速控制关键:样本上柱、冲洗、洗脱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流速(1-2 滴 / 秒),流速过快会导致 AFB1 与抗体结合不充分或洗脱不完全,降低回收率;流速过慢则会延长处理时间,影响效率。可通过固相萃取装置负压精准调节流速,确保流速稳定。
- 避免交叉污染:不同样本处理时需更换离心管、收集管及移液管吸头,免疫亲和柱为一次性使用,禁止重复使用;操作过程中需佩戴一次性手套、口罩,避免手部接触样本与试剂,防止交叉污染。
- 异常情况处理:若样本上柱时出现堵塞,需降低负压,缓慢推动样本,若仍无法解决,需重新提取样本;若洗脱液浑浊,需重新过滤待测液,避免杂质进入检测仪器;若回收率低于 85%,需检查免疫亲和柱是否过期、试剂是否变质或操作步骤是否有误,排除问题后重新处理样本。
五、应用场景拓展
本方案不仅适用于实验室常规食用油检测前处理,还可拓展至食品监管、食用油生产企业自检等场景。例如,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的食用油质量抽检中,可快速处理大量样本,为执法提供及时、准确的检测数据;在食用油生产企业,可将本方案融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,对原料(如花生、大豆)及成品进行 AFB1 检测,从源头把控产品安全。通过标准化的前处理流程与免疫亲和柱的稳定性能,CNW SBEQ-CC15001 免疫亲和柱可为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 B1 检测提供可靠技术支撑,保障食用油消费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