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本店[ 会员登录 ] [ 立即注册 ]
400-668-0601

购物车0

您购物车为空,赶紧选购吧!
WTW 便携式电导率 Cond3110 在饮用水处理工艺(沉淀池 / 滤池)出水质量监测的应用方案
上海仪器网 / 2025-10-10
一、方案背景与需求
饮用水处理工艺中,沉淀池的核心作用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,滤池则进一步截留微小杂质与胶体,而出水质量直接决定后续消毒效果与管网水质稳定性。电导率作为反映水体中离子浓度的关键指标,可间接体现沉淀池、滤池的处理效率 —— 若沉淀池出水电导率异常升高,可能提示混凝剂投加不足(未充分去除含离子杂质);滤池出水电导率骤变,则可能存在滤料破损、漏砂等问题,导致污染物穿透。
传统实验室电导率检测需采样后回实验室分析,存在数据滞后(通常耗时 2-4 小时)、无法实时预警等缺陷,难以满足饮用水处理 “即时调整工艺参数” 的需求。WTW 便携式电导率 Cond3110 具备量程宽(0-200000μS/cm)、精度高(±0.5% 测量值)、便携性强(重量仅 300g) 的优势,可现场快速测定沉淀池、滤池出水电导率,为工艺优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,保障饮用水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要求。
二、方案核心内容
(一)监测系统准备
  1. 仪器选型与校准:选用 WTW 便携式电导率 Cond3110(配备专用四环电极,抗污染能力强),使用前需完成校准:采用两点校准法,分别用 1413μS/cm(25℃)、12.88mS/cm(25℃)的标准溶液校准,校准后误差需≤±0.3%;同时检查电极状态,若电极表面有污垢,用软布蘸取稀盐酸(5%)擦拭,确保测量准确性。
  1. 监测点位布设:根据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,设置 2 个核心监测点:
  • 沉淀池出水口(距池壁 1m、水深 50cm 处):监测混凝沉淀后水体离子残留情况,判断混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)投加量是否合理;
  • 滤池出水口(滤后水管道取样口):监测滤料截留效果,排查滤池是否存在 “短路”“漏砂” 问题,每个监测点设置 1 个固定采样位,避免因点位变动导致数据偏差。
(二)监测操作流程
  1. 监测周期与频次
  • 常规工况:每日监测 3 次(早 8:00、午 14:00、晚 20:00),覆盖用水高峰与低峰时段,捕捉电导率变化规律;
  • 特殊工况:原水水质突变(如暴雨后浊度升高)、工艺调整(如更换滤料、调整混凝剂投加量)时,每 1 小时监测 1 次,直至指标稳定。
  1. 现场测量步骤
  • 取样:用聚乙烯采样瓶(提前用待测水清洗 3 次)在监测点采集 500mL 水样,避免剧烈搅拌(防止气泡影响测量);
  • 测量:将 WTW Cond3110 电极插入水样中(电极完全浸没,避免触碰瓶底),开启仪器,选择 “自动温度补偿” 模式(补偿范围 0-60℃,消除水温对电导率的影响),待读数稳定(通常 30 秒内)后记录数据,同时记录水样温度(仪器同步显示);
  • 清洗:测量完成后,用超纯水冲洗电极 3 次,擦干后收纳,避免电极干燥(长期不用需浸泡在 3mol/L KCl 溶液中保养)。
(三)数据判读与工艺调控
  1. 阈值设定:结合当地原水水质与处理工艺,设定沉淀池、滤池出水电导率控制阈值:
  • 沉淀池出水:电导率需≤原水电导率的 90%(若原水电导率为 500μS/cm,沉淀池出水需≤450μS/cm),超出则说明混凝沉淀不彻底,需增加混凝剂投加量(每次增加 5mg/L,逐步调整);
  • 滤池出水:电导率需≤沉淀池出水电导率的 95%(如沉淀池出水为 450μS/cm,滤池出水需≤427.5μS/cm),若电导率突然升高 10% 以上,需停机检查滤料(如是否出现滤料层松动、破损),更换或修补后重新启动。
  1. 异常处理:若监测发现滤池出水电导率持续异常(如波动幅度>5%),结合浊度、pH 值等指标综合判断:
  • 若浊度同步升高,大概率为滤料漏砂,需立即停止滤池运行,更换滤料;
  • 若浊度正常,可能为原水离子浓度突变,需调整滤池反冲洗周期(缩短至 8 小时 / 次,增强滤料截留能力)。
三、方案优势与应用价值
(一)核心优势
  1. 实时性强:现场测量仅需 1 分钟,较实验室检测缩短 99% 以上时间,可即时发现工艺异常,避免不合格水进入后续环节(如消毒池),降低处理成本。
  1. 操作便捷:WTW Cond3110 无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,水厂巡检人员经 1 小时培训即可掌握,解决基层水厂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;仪器续航能力强(充电一次可连续使用 8 小时),满足全天监测需求。
  1. 数据可靠:四环电极设计减少电极极化与污染影响,测量精度达 ±0.5%,数据重复性好(平行测量相对偏差≤0.3%),符合 GB 5749-2022 对检测数据的精度要求。
(二)应用价值
  1. 保障水质安全:通过实时监测沉淀池、滤池出水电导率,提前预警工艺故障(如滤料破损),确保出厂水电导率稳定在 100-1000μS/cm(GB 5749-2022 推荐范围),避免因离子浓度过高导致管网腐蚀或水质异味。
  1. 优化工艺参数:基于监测数据调整混凝剂投加量与滤池反冲洗周期,可减少混凝剂消耗(约 10%)、降低反冲洗用水量(约 15%),实现水厂节能降耗。
  1. 追溯数据可查:WTW Cond3110 支持数据存储(可存储 1000 组数据)与 USB 导出,便于水厂建立水质监测档案,应对监管部门检查与水质问题追溯。
四、方案实施建议
  1. 人员培训:制定《WTW Cond3110 操作手册》,开展理论培训(电导率与水质关系、仪器原理)与实操培训(校准、测量、故障排查),每季度组织 1 次技能考核,确保操作规范。
  1. 仪器维护:建立维护制度:每日测量后清洗电极;每周用标准溶液复核校准;每月检查电池状态与电极线缆,若电极响应变慢(读数稳定时间超过 1 分钟),及时更换电极(建议每 12 个月更换 1 次)。
  1. 数据管理:将每日监测数据录入水厂水质管理系统,生成电导率变化曲线,每周分析 1 次数据趋势,预判工艺潜在问题(如滤池出水电导率逐月升高,可能提示滤料老化,需提前规划更换)。

 

用户评论(共0条评论)

  •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
总计 0 个记录,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
用户名: 匿名用户
E-mail:
评价等级:
评论内容:
广告说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