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本店[ 会员登录 ] [ 立即注册 ]
400-668-0601

购物车0

您购物车为空,赶紧选购吧!

攻克手动分液器误差难题:大龙 DispensMate-Pro 的量程校准与操作优化方案

 大龙 DispensMate-Pro 手动连续分液器作为实验室重复分液的核心设备,其精度直接决定实验数据的可靠性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,量程漂移、操作不规范、维护缺失等问题常导致误差超标,尤其在微量分液(如 1-100μL)和高粘度液体处理场景中更为突出。本文基于设备特性与行业校准规范,系统梳理量程校准流程、操作优化技巧及维护要点,助力彻底攻克误差难题。

一、误差溯源:DispensMate-Pro 常见误差类型与成因
精准解决误差问题的前提是明确误差来源,DispensMate-Pro 的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与操作误差两类,具体成因如下:
  • 系统误差:核心源于设备本身性能偏移,包括量程校准失效(长期使用导致弹簧弹力衰减、活塞位置偏移)、密封系统老化(密封圈磨损引发液路漏气)、部件匹配不良(分液管与活塞间隙过大)三类,此类误差具有可重复性,需通过校准与维护消除。
  • 操作误差:由人为操作不规范导致,常见诱因包括体积设定后未锁定、吸液深度不当(过深吸入气泡或过浅导致吸液不足)、分液角度偏离垂直(倾斜角度>15°)、液体温度与室温差异过大(>5℃引发热胀冷缩),以及吸头安装不紧密等,此类误差可通过标准化操作规避。
  • 环境与介质误差:高挥发性液体(如乙醇)因吸液过程中挥发导致体积偏差,粘稠液体(如甘油)因挂壁效应造成实际分液量不足,此外气流扰动、天平精度不足(校准用天平精度低于 0.1mg)也会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。
二、核心解决方案:标准化量程校准流程
量程校准是消除系统误差的关键,需严格遵循 “环境准备→密封性检测→三点校准→精度验证” 四步流程,建议每 6 个月校准一次,高频率使用场景可缩短至 3 个月。
(一)校准前准备
  1. 环境与工具准备:确保操作环境温度稳定在 25±2℃,相对湿度≤75%,无明显气流扰动;准备精度≥0.1mg 的电子天平(10μL 以下量程需用百万分天平)、校准用超纯水(25℃时密度为 0.99704g/cm³)、洁净烧杯、无粉手套及原厂校准工具卡。
  1. 设备预处理:将 DispensMate-Pro 量程调至最大值,垂直放置 30 分钟使其与环境温度平衡;拆卸分液管,用超纯水冲洗 3 次后干燥,检查活塞运动是否顺畅,密封圈有无老化裂纹,若存在异常需先更换配件再校准。
  1. 密封性检测:安装适配吸头后,吸取超纯水并垂直静置 15 秒,若吸头尖端无液滴滴落,说明密封性良好;若出现渗漏,需重新安装吸头或更换密封圈。
(二)三点式量程校准实操
采用 “最大量程 100%、50%、10%” 三点测试法,每点重复 6 次以保证数据可靠性,具体步骤如下:
  1. 体积设定与锁定:旋转顶部体积调节旋钮,依次设定目标量程(如 1000μL 量程需设定 1000μL、500μL、100μL),通过观察窗确认数值无误后,按下量程锁定键防止误触偏移。
  1. 称量操作:将洁净烧杯置于天平上去皮归零;手持分液器垂直站立,吸头尖端浸入超纯水 1-2cm,缓慢按压活塞至底部并保持,待液体充满分液管后缓慢松开活塞(避免产生气泡);将吸头移至烧杯上方 1-2cm 处,轻按活塞至第一挡位完成分液,立即记录天平读数。
  1. 数据计算与调节:每点完成 6 次称量后,计算平均值并换算为实际体积(体积 = 质量 / 0.99704),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(±1% 以内),需用校准工具卡插入按钮下方的校准调节锁孔,顺时针旋转增大液量,逆时针旋转减小液量,重复校准直至三点偏差均达标。
  1. 校准记录:详细记录校准日期、环境参数、各点测量值、偏差值及调节量,贴于设备侧面存档,便于追溯。
三、操作全流程优化:从细节把控精度
规范操作是降低人为误差的核心,需贯穿 “准备 - 吸液 - 分液 - 收尾” 全环节,结合 DispensMate-Pro 特性优化关键动作:
(一)前期准备优化
  1. 分液管选型与适配:根据液体特性选择材质,腐蚀性液体(如强酸强碱)选用聚四氟乙烯(PTFE)分液管,有机溶剂选用玻璃分液管;安装时需确认分液管与活塞完全贴合,避免因间隙过大导致漏液。
  1. 样品预处理:高粘度液体需提前在室温下平衡 30 分钟,必要时轻微搅拌消除气泡;易挥发液体需使用带盖容器,且吸液后 10 秒内完成分液,减少挥发损失。
  1. 吸头匹配:必须使用原厂适配吸头,安装时需垂直插入并轻旋半圈,确保与弹性圆锥接头紧密贴合,避免因匹配不良产生漏气误差。
(二)核心操作优化技巧
  1. 吸液环节:保持分液器垂直,吸头浸入深度严格控制在 1-2cm,避免过深吸入容器底部杂质或过浅导致吸液不足;对于粘稠液体,需放慢活塞松开速度(比常规液体慢 2 倍),给液体充分填充时间。
  1. 分液环节:连续分液时保持吸头垂直悬于接收容器上方,每次按压活塞力度均匀,停留时间一致(约 1 秒);在 96 孔板等多容器分液场景,采用 “横向匀速移动” 方式,避免因停顿时间差异导致滴液量不同。
  1. 特殊液体处理:移取起泡液体(如表面活性剂溶液)时,采用 “反向吸液法”—— 先按压活塞至第一挡位再吸液,分液时直接按至底部;处理高浓度样品后,立即用对应溶剂(如乙醇)清洗分液管,防止残留结晶堵塞。
(三)收尾操作规范
分液结束后,先将量程调至最大值(使弹簧处于松弛状态保护弹性),再拆卸分液管与吸头;用中性洗涤剂清洗可拆卸部件,超纯水冲洗 3 次后烘干,非可拆卸部分用蘸有乙醇的软布擦拭;最后将设备垂直挂置于支架上,避免平放导致液体倒流腐蚀内腔。
四、设备维护与故障排查:长效保障精度
定期维护能延长设备寿命并稳定精度,结合 DispensMate-Pro 结构特性建立维护体系:
(一)日常维护(每日使用后)
  • 清洁:用无绒布蘸去离子水擦拭设备表面,去除液体残留;分液管内残留特殊液体时,需用对应溶剂冲洗(如蛋白质样品用 0.1mol/L NaOH 溶液清洗),再用超纯水冲净。
  • 检查:确认活塞运动顺畅,无卡滞现象;观察密封圈有无变形、磨损,若出现漏液立即更换(建议每 3 个月更换一次密封圈)。
(二)定期维护(每 3 个月)
  • 润滑:对活塞与分液管接触部位涂抹专用硅油,减少摩擦损耗,注意避免硅油污染液路;
  • 功能测试:用 100μL 量程进行空载测试,按压活塞时应无明显阻力,释放后活塞需立即回弹至原位。
(三)常见故障与解决
故障现象
 
 
 
 
可能原因
 
 
 
 
解决方案
 
 
 
 
分液量持续偏小
 
 
 
 
密封圈老化漏气;校准偏移
 
 
 
 
更换密封圈;重新三点校准
 
 
 
 
活塞卡滞
 
 
 
 
液路残留结晶;润滑不足
 
 
 
 
用专用溶剂清洗液路;涂抹硅油
 
 
 
 
吸液时产生大量气泡
 
 
 
 
吸头未安装紧密;吸液速度过快
 
 
 
 
重新安装吸头并旋紧;放慢活塞松开速度
 
 
 
 
量程调节无效
 
 
 
 
锁定键未松开;旋钮磨损
 
 
 
 
按下锁定键解锁;联系厂家更换旋钮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五、总结
大龙 DispensMate-Pro 的误差控制需建立 “校准 - 操作 - 维护” 三位一体体系:通过标准化三点校准消除系统误差,借助精细化操作降低人为误差,依靠定期维护保障设备稳定性。在实际应用中,需结合液体特性与实验场景灵活调整技巧,例如在 CCK-8 试剂分液等微量操作中,可搭配外置 LED 辅助灯观察吸液状态,进一步提升精度。坚持规范流程与细节把控,才能让设备始终保持最佳性能,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供核心支撑。

 

广告说明